【前言】
大家都知道,主席特别反感站在高处瞧不起老百姓的做法,这连带着对怎么称呼他也很有讲究。所以那时候,在党内大家都按照主席的意思,互相称呼同志。
不过,主席和周总理始终都保留着他们的职务头衔。而邓颖超对周总理的称呼却有着特别的解读。咱们来看看,在面对外国媒体朋友时,邓大姐是怎么讲的吧!
【一、小名叫总理】
提到“周总理”这个叫法,最开始是主席叫起来的。新中国成立后,党里的几位头头都有了各自的官职。刚开始,大家称呼他们时都会带上官职,但慢慢地,主席感觉这样叫有点不对劲。
一当上官儿,那感觉就不像是在真心实意给老百姓办事了,跟我党一开始的想法完全反了。后来,主席专门给那时候的领导,像邓工他们,写了封信,在信里头把自个儿的想法都说了。从这以后,咱党内头,不管谁,都统称同志。
肯定啥事儿都有特殊情况,这个称呼的事儿也不例外。就像周总理,虽然后来提倡叫同志,但大家还是习惯叫他周总理。这称呼啊,一开始是主席带起来的。
那时候新中国还没诞生呢,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,开了最后一次大型会议。会上,主席聊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事儿,就提到了那件事。
周恩来为党做出的贡献大家心里都清楚,后来他就当上了内阁总理这个大官!不过“内阁总理”这四个字念起来有点不顺口,所以后来大家就都简称他为总理了。
新中国成立后,每次开会,毛主席都会问身边的人:“周总理到了没?他在哪儿呢?”一直都是这样,毛主席从没喊过:“周恩来同志!”所以,大家就都习惯这样称呼周总理了。
上世纪80年代,有个外国记者在采访时聊起了这么个话题。
我听说在中国一般不太习惯在名字前加职位,但为啥大家都一直叫您周总理先生呢?
我老公叫周恩来,大家平时爱称他总理,这在我们中国,就是表示关系特别铁的意思。一般只有特别喜欢一个人,才会这么亲切地称呼。而且全国人民都这么叫他,这也是在告诉他,得对咱们老百姓好,这样大家才会真心喜欢他!邓颖超这么一说,那些外国记者立马就没话说了。
原本他打算揭露周总理搞特别待遇,可邓颖超一番解释后,这事儿竟变成了对周总理的夸赞。从那以后,记者们就再也没提过这事儿。周总理对老百姓的付出,大家都看在眼里,因为心里尊敬他,所以才愿意那样称呼他。
周总理常常说自己是“老百姓的贴心人”,他对咱中国人民的付出,那绝对是实打实的,没人能反驳。
就像领导人讲的那样:咱们的总理,一直都是咱们心中的那个总理!
说起这两个人,真是让人感慨万千。无论何时,毛主席跟别人提到周总理时,总是用“总理”来称呼他。主席对周总理特别尊重,所以周总理在党里的地位一直都很稳固,不会改变。
【二、共事半生】
在很多大场面上,周总理和毛主席经常肩并肩站着,他们只需对视一眼,就能心领神会。有人可能会想,这是因为他们从红军那时候起就形影不离了。但其实,他们在大革命那会儿就已经互相认识了。
那时候,他们俩都一门心思扑在中国共产党上,特别是在1921年那个别具意义的日子里。虽然身处不同地点,时间也不一致,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喊出了那句誓言:“中国共产党,永远长存!”打那以后,两个人就走上了为革命事业拼搏的漫长道路。
到了1926年那会儿,中国共产党的处境有了新变动。早先时候,国共两党那是合作得挺紧密的,但不知何时,国民党心里头起了别的念头。
“中山舰事件”把国民党的真实意图暴露得明明白白,尽管现在我们党已经摸透了他们的心思,但在军事力量上,我们党还是比不上国民党。紧接着,主席和周总理不谋而合,都去了李富春家里,一块儿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。
这时候,他们俩都是名声在外的年轻才俊。可奇怪的是,这次竟然是他们的头一回碰面。但往往啊,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初次见面,主席和周总理也不例外。主席其实早就对周总理的大名有所耳闻了。
想想能在黄埔军校当上政治部主任的人,那绝对不是普通人。后来周总理提起过,他第一次见到主席时,心里就琢磨着:“这家伙,将来肯定大有作为!”
他俩能成功,其实是有原因的。你看,第一次见面,他俩就慧眼识珠,找到了能一起走到老的好伙伴。到了第二次碰头,气氛可就没那么轻松了。那时候,主席正被排挤,心情挺低落,结果周总理就来了。
人们常说,好事成双易,难时援手稀!那时候,主席身边几乎没人来探望了,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,周总理来了,给主席带来了安慰。临走时,周总理还特地叮嘱主席,要多留意眼下的形势。
第二次见面时,主席对周总理的感觉就不再只是初次见面的浅显认识了,而是真的有了好感。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惊讶的,两人在好多事情上的看法,竟然都那么一致。
第二年,他们俩开始正式搭伙干活,那时候他俩压根儿没想过,这一合作就是四十多年!这四十多年里,不管碰到啥难关,周总理始终都陪在毛主席身旁。
【三、人民好总理】
新中国成立后,周总理就一直挑着总理这个重担。不过,当一国之总理,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。主席日理万机,因此不少文件得先经过周总理过目,由他判断是否需要呈给毛主席。
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,国家好多地方都还没建全呢,所以周总理不光得管国家的大事儿,连外交上的事儿也得他操心。可一天总共就二十四个小时,周总理这二十四小时里头,有大半时间都是在忙国家大事。
周总理的日程真的是排得满满当当,睡觉和吃饭都得靠他硬挤时间。听说,他身边的警卫员说,周总理每周至少得熬一个通宵来工作。
有人会问,能不能稍微缓一缓呢?但实际情况是,周总理身后有一大群人急着等他分配任务,每多等一分钟,就意味着整体进度又要往后挪一分钟。就连后来他生病了,也一刻没停下手头的工作。
后来,我们给周总理规定了个睡觉的点,想让他按时歇息。可一躺到床上,周总理心里又惦记着那些文件,总想着再瞅两眼,结果这一瞅,往往就是一个多小时,甚至两个小时都过去了……
【结语】
周总理这一辈子,全都扑在了咱们中国的革命事业上,老百姓尊敬地喊他“周公”,这个称呼连主席都点头称赞,说“周公勤政爱民,天下人心自然归附”。
主席对周总理不光是认可和信任,心里还特别心疼他。新中国成立后,见周总理这么辛苦忙碌,主席就感慨说:咱们的总理真是一刻都不得闲呐,他操心的可不光是国家大事!